*手抄紙的身世
據說,埔里手工造紙始於清末時期,以中國傳統的紙術產紙,主要以竹、稻草原料製作,是一種品質粗造的普通紙,例如祭祀用的金紙,即是竹紙的一種,包括民生、宗教用紙。而埔里書畫家梁坤明,在其著作《埔里手抄紙業》指出:手抄紙泛指傳統紙。只是文化人僅把書畫紙類看成紙,而民生用紙和宗教用紙就不當紙,這是不文明的觀念。(注一)
關於傳統造紙,筆者曾於村史《故鄉情---重返古坑桂林村》書中專文報導<桂林村傳統竹寮>村民於滿山滿谷的桂林竹中,就以嫩竹僻塘覆石灰掩埋,等腐化後再以牛石輪碾壓,反覆----反覆,將磨碎竹渣,放入紙漿糟,以竹簾網撈紙。不僅增加桂竹的邊際效益,而且給山頂人帶來一筆不小財富,據查:竹製紙大量提供宗教用紙,少數作為民生用紙,全村興旺時約有40多家造紙寮。後來造紙沒落部份村民移到竹山造紙,竹山也是中部傳統紙的大本營。日治作家張文環故鄉在梅山鄉大平,小說中也敘述傳統造紙的習俗,由於與桂林村近鄰,可見彼時傳統竹紙之勃興。
*紙材料製造的番鴨,是另一種工藝美學。
筆者閱讀「廣興紙寮」簡介:出生於烏牛欄台地的 黃耀東 先生,35歲那年有感於埔里紙業的前瞻性,及愛蘭台地水質良好條件,於民國54年創立「廣興製紙加工所」投入埔里手工造紙行列。初期規模不大,以代工為主;但 黃老 先生致力於手工的研發改造,民國62年加工廠的紙,漸入佳境,同年開始手工紙內銷,並改名為「廣興造紙廠」。民國80年成功研發高品質的手工宣紙,開始外銷日本、韓國市場,這是廣興紙廠的巔峰期。
*紙纖維所編織的人偶,純樸可愛。
注一;梁坤明著,《手抄紙業田野調查》,南投,南投縣縣政府文化局,2002年6月,頁2。
*埔里紙藝術薪傳
第二代傳 人黃煥彰秉持現代化經營理念,主張「紙愛台灣」、「紙愛社區」的理念,全面推廣紙藝「觀光化」,將過去守舊封閉的器械製造,原料、處理、配方、紙張的抄製、烘培、加工等技術公諸於大眾面前,讓你浸淫、參與、摸索,體驗DIY手工造紙,及古老印刷術的趣味。
*紙作的獅子頭道具,不過看起來像仙翁道人。攝於2011年7月16日
這種完全開放的手工抄紙流程,不但建構文化的美學元素,更欣賞到書畫家透過手工抄紙,多元風格行草相生,動靜交替,粗細皆宜、枯潤配合、濃淡呼應的匯流空間。
*紙寮每逢假日,人廣興潮如湧,他們讓紙文化可自作、可珍藏,很庶民化。攝於2011年7月16日
廣興紙寮不但提供完整手工造紙流程,供遊客免費參觀,並提供專業導覽解說;筆者於踏勘過程發現:擔任解說員大都是廠裡員工,他們頭髮斑白,工作經驗豐富,完全以實作經驗介紹專業,很少理論的抽象敘述。如此貼近現場的手工抄紙,讓遊客明白如何將纖維漿料經蒸煮、漂洗、打漿、抄紙、壓水、烘乾等過程,製造出珍貴的手工紙。讓學生、遊客深入瞭解筆、硯、紙之間的聯動關係。
廣興負責人黃煥彰告訴筆者:埔里紙業應溯自西元1935年,日人橫溝大藏在愛蘭橋下,搭建工寮試驗造紙,唯工寮很快被水沖毀,橫溝氏仍在原地重建紙寮,後改建木造廠房名為「埔里製紙所」,後再有岩岸、三宅、內藤、大津山等日人前來開發經營從此改良自中國的「日式」造紙術,開始在埔里奠基札根。另據梁坤明在《手抄紙業田調》發現:橫溝氏雖懂得造紙,但非高級技術員,見工寮被水沖走,又找人投資,向鄭粉鳥租一塊溪埔地重建,時值1937年才自恆吉城招來工人,開始訓練造紙技術,林雙傳、洪亦漢先後進紙寮受訓。同時有幾位女童學習原料處理。因此梁氏認為:一般人認定日人來埔里造紙,埔里人才會造紙,其實應該說埔里人懂得造白紙,是日人教的才對。尤其在二戰末期,林雙傳已到台北縣謀職,小他11歲胞弟林榮昌卻進入埔里紙所當學徒,此時日本技師猶在,他們懂得竹網維修,奠定林桑專事織網,促進埔里紙業發展契機。
*藝術家的紙藝創作
據梁坤明的調查埔里所造的書畫類紙,內銷量不大,而且紙種繁多,主要是應藝術家不同的喜好。在民國85年利用筊白筍的外殼及檳榔樹幹,研發出「惜福宣」與「逢春宣」手工新紙,利用農業廢棄物,轉換成可貴的資源,不僅為台灣的造紙文化開新頁,也為傳統產業轉型與經營豎立新典範。
*老板娘介紹各種樹皮、纖維的材質。攝於2011年7月16日
廣興紙寮主人黃煥彰為展示其出品之紙張特性,特別拿出國內書畫家作品系列,分別有被畫壇譽為文人畫最後一筆的故宮副院長江兆申,及其江派子弟如周澄、曾中正、李義弘,另詩人畫家王灝、梁坤明、牧童畫家李穀摩等,難以一一介紹。江派子弟的文人畫,不管是落款、詩文、書法、畫,常有乾筆飛白,一種帶有動感與力感的筆法,線條如絲弦的綿延不絕,淡墨飄逸、滯筆枯澀,像大師溥儒(溥心畬)作品,眺望天涯盼歸雁,跟蘇軾被放逐生涯,獨騎瘦馬踏殘月一樣不堪,想家也歸不得啊!江派子弟愛用廣興畫紙,代表在水墨的沾染下,它透明又堅韌,如「厚宣」為島內書畫家所愛用,因書畫家皆用濃墨,事實上好的宣紙,只要熟諳墨與彩的特性,厚薄一樣妙呀!
*國畫家李穀摩書寫字帖,日日是好日(取自碧巖錄),是遊客拓印最愛。
攝於2011年7月16日
廣興紙寮最多王灝彩繪與墨帖,本名王萬富是筆者多年好友,天性不修邊幅,樂於助人,永遠笑口常開,除非遇到不喜歡的人。王灝寫詩、散文、作畫;他的人物戲筆永遠都有四、五0年代清貧與自足,於哀悼、懷念調性中,揉雜感傷與期待;畫中人物幾乎他的化身,文字與書畫提供人們那個年代生活過、希望過、恐懼過的酣暢與沮喪,所謂「肉身」常常是他自己的回味與生活片段省思。
王灝的畫跟文人畫有很大歧異性;他絕少將雲、煙、霧、靄、山水、樹帶進畫中,直接以寫實-寫意形塑他的人間清歡,生命餘情。看似下筆隨緣,卻是胸有成竹。不過當日於廣興紙寮,看到王灝早期水彩畫作,讓我十分驚訝。原來早期王灝作品。對埔里市街、窗影、電線桿、清寂的巷弄,將全面自然審美,筆下描繪老街的靜止與速度、傾頹與更新、繁華與素樸。下筆內斂、沉穩,有席德進的簡筆、厚重;有水彩畫家蕭如松的孤冷、透明,像大地敲問更深的溫柔。這是筆者第一次欣賞王灝早年的水彩作品,老板一次擺出七幅,讓大家看得夠。原來王灝水墨作品均採用廣興紙張,廣興也因王灝而名滿畫界。另「水牛」畫得極好的梁坤明兄,也有一幅「地理中心碑」,採抽象筆觸,變化純粹的藝術。
*廣興紙寮負責人黃煥彰,與各種書畫紙絹合影,自承:每樣紙都付出很深心血、感情。攝於2011年7月16日
*小孫女李雅璇,立於廣興紙寮歸返田園綠地上,與小紙偶合影,攝於2011年7月16日 中午。
*來去廣興紙寮
廣興紙寮位於埔里愛蘭台地,他不但展現各種紙類櫥窗,如罕見的青苔紙、海藻紙、染色仙丹花紙、桑皮紙、麻茸厚紙、蝴蝶紙、楓葉紙、厚宣、羅紋紙、雁皮紙、粗麻紙、京和紙等,總之色澤繽紛多姿,無法細數,這樣的紙文明,早期創立家長黃耀東常開玩笑:什麼紙廠,自古早就叫紙寮,早期是竹管搭建,現改成鋼架不都是寮仔?所以第2代傳人黃煥彰仍叫「廣興紙寮」,一分面忠於原味,一分面謙卑自期,讓遊客感覺親切。當廣興紙廠標榜參觀動線如紙的形成-紙的原料-紙要有你-紙藝教室-紙迷賣店-紙藝工坊。最後參訪紙產業文化館。讓親子、情侶體驗雙人抄紙的纖維之美,及花與紙的對話。
*廣興紙寮老板娘站在紙的故鄉標語,立誓成立紙基因庫,讓消失紙本重新復活。攝於2011年7月16日 老闆娘說:紙寮目前已成立各類紙基因庫,將來方便民眾訂購及獲得需要的紙類,讓大家見識紙的多樣變化,紙與藝術美學結合,字像幽靈一樣跳躍在畫幅上,讓靜態的紙張展現了抽象、神秘而生動的氣息。
*黃幼杏陪孫女雅璇,細細品嚐紙做的壽司,小朋友說:好吃。攝於2011年7月16日
留言列表